当前位置:
首页>关心下一代

城关区关工委“四维发力”护航强少年健康成长

时间:2025-03-31 来源:城关区关工委 字号:[ ]

        城关区关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紧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战略目标,从思想引领、精准关爱、法治护航、队伍建设四个维度协同发力,全力构建全链条式青少年成长服务体系。

        厚植精神指引,培根铸魂强根基。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构建“三维立体化”理论武装体系。组织动员80名“五老”成立宣讲团队,并创新性地建立了“理论辅导+故事宣讲”“线上直播+线下授课”双轨机制。全年开展宣讲活动52场次,覆盖青少年达2.3万余人次。深挖本地红色教育资源,着力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依托兰州战役纪念馆等6个教育基地,组织开展了“沉浸式党史课”“红色家书诵读”等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43场次,参与青少年达1.8万余人次。创新实践育人模式,与区教育局联合开展“重走长征路”研学活动。精心设计“红色基因传承”“革命精神体验”两条精品路线,活动覆盖全区35所中小学,有力推动了思政教育从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向实践体验模式的转变,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建立“五老+教师+家长”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开展“红色故事进家庭”亲子共读活动21场。建立“新时代城关好少年”三级培育机制,通过班级海选、校级初评、区级终评的“金字塔”选拔体系,评选表彰20名先进典型,其中3人成功获评市级“新时代好少年”。

        细化关爱举措,纾困解难护成长。积极构建“动态监测、精准帮扶、长效跟踪”三位一体的关爱体系,建立“八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动态管理数据库。该数据库涵盖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家庭等重点对象,共纳入青少年5215人,实现了底数清晰、情况明确。实施“阳光助学”项目,严格落实“三级联审”制度,全年累计发放资助金168.18万元,精准资助学生1247人。采用“物质保障+精神培育”双线帮扶模式,联合浙江义乌慈善总会、兰州市慈善总会等社会组织,开展“缘聚2024爱心书包漂流”活动,向火烧崖小学的212名学生捐赠了书包、保温杯等文具用品。建立长期结对帮扶机制,开展“书信传情”心理辅导活动,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构建“五老骨干+专业社工+青年志愿者”协同服务机制,组建专项帮扶队,为24名困境青少年提供“点对点”的精准帮扶。建成标准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站”,建立个人档案200余份,开展心理疏导82次,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早发现、早干预。

        聚力法治护航,织密权益防护网。全力搭建以学校为主导、家庭深度融入、社会协同配合的法治教育体系。精心组建了一支由35名退休法官、检察官、公安干警等组成的“银龄法治宣讲团”,并创新开发《民法典小故事》《校园欺凌防治》《网络安全防护》等6门特色课程。2024年,“银龄法治宣讲团”积极开展“法律进校园”巡讲活动42场,覆盖32所中小学,受益师生3.2万人。在水车园小学等15所学校推进“法治文化示范校”建设,举办“宪法小讲堂”“宪法晨读”“法治手抄报”等活动380余场次,持续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建立“五老+公安+文化执法”联合监督机制,全年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专项行动12次,重点巡查网吧230余家,依法查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案件17起,推动整改安全隐患47处。同时,在科技街社区试点设立“五老护苗观察站”,由退休老干部担任义务监督员,形成“日常巡查+突击检查+回头督查”的长效管理模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精培五老力量,赋能提效促前行。实施“五老银龄计划”,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五老”人才库,采用“一人一档”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确保精准掌握每位“五老”人员的信息。充分发挥“五老”优势,组建理论宣讲、科技辅导等6个专业服务队,成功举办“五老讲党史”等12项重点活动。创新“传帮带”培养模式,开展“青蓝工程”结对活动,组织35名年轻干部与资深“五老”结对学习,经过悉心培养,成功培育出62名后备骨干,增强了队伍的活力与发展潜力。同时,注重“五老”队伍的专业化提升,参加4期专题培训,提升“五老”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完善保障机制,制定健康体检、节日慰问等关爱措施,全方位保障“五老”人员权益,全年开展4次走访慰问活动,让“五老”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与关怀,进一步激发“五老”人员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热情。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